迄今为止,环锭纺依然是纺纱技术应用的主体,其优点和不足均非常明显。环锭纺的优势体现在成纱结构合理、适纺号数范围广等方面,尤其是在特细号纱领域。其缺点是工序长、纺纱速度受限、卷装尺寸受限、用工相对较多。以下从3方面阐述环锭纺新技术的发展。
1.1.1 环锭纺的改良技术
近年来,集聚纺、低扭矩纺(假捻纺)、柔洁纺、复合纺和数码纺等技术的涌现和应用,使环锭纺纱技术得以进步与改良,成纱质量得到提高与改善。集聚纺通过缩小纺纱三角区而大幅减少纱线毛羽,自1999年进入市场以来,已在环锭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。低扭矩纺纱结合了缆形纺和假捻技术,改善了纱线的残留扭矩,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。柔洁纺在纺纱三角区设置柔化接触面,使纤维须条在湿热作用下改善纱线的扭转刚度。数码纺是通过独立驱动后罗拉、中罗拉和前罗拉构成2个~3个独立牵伸通道,对2组~3组粗纱喂入进行精确控制后用于生产段彩纱或色纺纱。
1.1.2 设备自动化与智能化进展
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,在“两化融合”和“工业4.0”的背景下,纺纱加工过程基本可实现自动化,很多工序也实现了连续化,正朝数字化、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。清梳联、粗细联、细络联等技术已得到广泛使用,单机的自动化水平也得到长足进步,用工显著减少,在一些示范生产线上,万锭用工已降至10人以内。同时由于纺纱生产过程中数字化与信息化不够,缺少对纤维在各工序的全面在线监测与控制,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尚有不小的差距,特别是在工艺智能设置与生产过程中的自我学习、自我诊断和自我决策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1.1.3 纺纱器材与专件的进步
绝大多数纺纱器材与专件是在纺纱过程中与纤维集合体直接接触的,对纺纱过程与质量有很大影响,其作用不容小觑。近年来纺纱器材与专件也有很大进步。如针布在材料、加工、后处理和齿形设计等方面均有进展,可实现柔性分梳、保护纤维、超强耐磨、提高寿命等;钢领和钢丝圈采用特种合金材料和特殊后处理技术,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;胶辊在材料配方、多种纤维适应性和周期研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;在其他方面,也出现了集聚纺纱罗拉、网格圈、导条器、压力棒、低扭矩纺纱加捻器和柔顺纺纱须条处理器等新器材与专件。由于纺纱过程中需要监测,纺织器材、专件与传感器的结合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工作,既起到器材与专件的作用,又起到传感器的用途。目前纱管安装无线射频已有应用。